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: b3 H# W/ G/ R+ }/ c9 I& w+ Y7 F作者:娃娃
, D8 a% z9 |5 R
2 b. Q, N; m# H, x7 z确诊 M- K9 A" r9 c& n I i
2018年的夏天,当“我不是药神”红遍大江南北之时,妈妈被确诊为肺腺癌并骨转,“癌”第一次正式走入我的生命。那一刻天仿佛塌了,我被极度的恐惧、无助压得透不上气来,浑浑噩噩地和大多数病人家属一样,在彷徨无助后走上了和妈妈一起抗癌的路上。
2 x. q* m$ {; E
9 l* A9 [( g# i耐药
. N/ G) w3 Q4 m, Z, ~妈妈一直取不到组织,幸运地是盲试“特罗凯”有效,靶向让我又回到之前的日子,8个月后CT显示缓慢进展,耐药如期而至。这一次,我收起了恐惧,积极地寻找方案,接下来多线化疗、盲试靶向,妈妈开始在进展与稳定中来回游走,每一次方案的改变都让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,或许死亡离我们越来越近。- m# z" L1 X# r* a' _
$ Z9 a* P9 |" x: g( j, ?% G9 ]
我开始思考,如果有一天当我不得不放手的时候,我为妈妈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什么?生是留不住了,那就以最少的痛苦有尊严地离开。
" C8 ~2 j, ^7 a, W" X* t0 ?) r
, A) m+ j+ X" ~8 d2 M认识“安宁守护” 2 f! X# c6 r& @5 E4 @
“临终关怀”走入了我的视线。经过一番查找、询问,南京已经有医院在多年前就开始引入这个概念,并将其与舒缓医疗、姑息治疗一起定义为“安宁守护”,旨在为疾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、心理、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,帮助患者舒适、安详、有尊严地离世,这完全符合我的要求,于是我开始留意。
/ _2 `3 _; Z. H$ e8 K6 C+ Y% | d1 _3 l. t
也许是上天怜悯,2021年因疼痛药加强管制,“泰勒宁”突然在南京多家医院消失,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(原四五四医院)有,事不宜迟,立马赶到空军医院疼痛科。2 }! B" z F2 G# Q1 Z/ I
7 s2 l* W: t- V2 B& g; h$ Y
当我赶到病区门口的时候,阴差阳错地看见“安宁病房”四个大字赫然挂在门头上,真是太激动了,我居然在三甲医院的疼痛科找到了,在满足安宁需求的同时还能解决妈妈在疼痛方面的问题,简直是一举两得!
+ F7 p% k9 \/ F2 ~9 \8 s+ u+ H$ r) L
3 K1 ~1 l$ S7 U L# D2 p
走入病区,整个装修简单却不失温馨,病区内时不时播放着轻音乐,护士站燃着薰香,静谧而美好。就这样,我静静地站在走廊上,看着“安宁病房”的详细介绍,那一刻,我的心找到了归处。; q+ v$ v) ~( C) H5 m
: p, Q( C; r9 o2 `8 q- k1 E) t2 q
当天,我拜访了病区周主任,周主任的儒雅、从容一下就征服了我,他安静地听我叙诉需求,耐心地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,在整个交谈过程中,我感受到自己被深深地接纳了,原来我们和患者一样需要被“看”到。, N% S9 {5 Y: d' V$ [
$ ^. s+ S1 m! k: G5 @考察“安宁病房”
) h4 d7 w0 }8 R在周主任的微信里,我学习到很多安宁守护的知识,也看到了家属写下的文章,被一次次地感动着,但一直没有熟悉的人有入住经验,心里总是有些忐忑。
+ a, u7 B% @, Y; g( \! w% B, j7 y7 d6 h7 N6 s
2021年7月,妈妈突然出现爆发性疼痛,果断送到空军医院疼痛科,顺面考察下“安宁病房”。那天恰巧周主任当值,深更半夜入住,半小时后疼痛完全缓解,于是便住下来边处理胸水边调整止疼方案。
- }, L' p& y4 t4 X6 U4 n
* W2 c! T$ X5 `* |/ _4 p病区病房全部朝南,明亮宽敞,即使只做对症处理,医生也会充分和你交换意见。检查简单,护士非常有亲和力,除了夜班交接外,可应家属要求无特殊情况夜间尽量不打扰,病床数整体比较充足。
) i3 X3 v8 x: f2 U M# c; k8 L. X H: y
当时正值夏天,妈妈住得非常舒心,曾经悄悄问我:“收费贵不?要不贵我就一直住这了,等天凉快再回去!”这样一住就是一个月,结账时费用也让我有些出乎意料,比一次化疗便宜多了,至此,我再无后顾之忧,决定末期就在这里度过。& S" g( B! n1 _% O$ `- O
. h8 ^, ]0 c6 P9 s( }2 d其实我也很好奇,这样服务好且价格合适的病房为什么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?就此我和周主任也进行了沟通,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思想比较传统,这种安宁守护的模式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容易理解,对我们的父辈或者年纪大的患者本人来说情感上还无法接受。1 M5 @! O- v( o" X g* ], {- @
" o* X+ k" Q6 [* h' P
每个患者的背后都是一个大家庭,我们要真正选择这样的放手模式还是很艰难的。我们可以陪着他们扛下痛苦的治疗,却无法接受陪着他们平静地等待死亡。
" z$ Z9 t0 Y# [; D3 P1 T7 g3 g- r' [' ^9 T
最后的时光 , G. g) g6 {6 M8 F6 u9 i
2021年12月妈妈间质性肺炎进展,停奥希替尼,让本就没有治疗方案的病情雪上加霜。2022年1月病情开始进展,安罗替尼效果不行,妈妈的状态持续恶化,气喘越来越明显,从半个月一变化,到一周一变化,到三天一变化,进食越来越少,连喝水都变得辛苦起来,我知道妈妈离开我的日子不远了。
9 a0 D* m' I# Y% z; X
/ Q' \2 n! g( L' q+ F1 d$ v2022年2月5日,我不死心地带着治疗记录和CT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进行了专家问诊,医生给出结论:肿瘤方案用尽,肺炎进展,气喘的原因是肺部功能障碍导致,只能对症处理。拿着医生的结论,我泣不成声,按原定计划将妈妈送入“安宁病房”。
' ~. t3 A/ x9 R# ~4 Z: a3 v2 K$ y: w! d& Y6 p0 y
第1天:妈妈在进食营养粉和米粉之外,吃了几口饭,意识清楚,下午CT,晚上还能入睡,我很欣慰。& c7 ], a4 f" F; Z
6 ^1 x. N' K' L
第2天:一早,周主任叫我去办公室,告知肺部几乎没有功能,氧气能吸入但换气出现问题,呼吸机没用,妈妈的生存期将以“天”来计算。1 V% L! D; f% }8 F
/ }% D7 h1 ~4 b# ?, y h3 c S
所谓没有功能,通俗地说就是“憋死”,这也是肺癌大多数患者最后的结局。虽然早就知道结果,但当他告诉我的时候依然觉得很残忍,他温和地对我说:“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?”所有的心理建设都塌方了,我茫然无措,仿佛被抽去了灵魂一般,只能无意识地点点头。
; w1 _9 d o% V% D+ \6 n) r9 x! S/ \; V" Z/ R; A
他继续说:“你开始要准备做最后的安排了,你想好要做什么吗?”我喃喃自语:“我家墓地还没有买!”他说:“这不急,你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在她目前状态还不错的时候,让近亲来探望妈妈……还有照顾好自己!”
3 y. @& m% M$ b" U( B2 |" m6 x; V" f
8 r, u/ A) U) Z! s0 _我走出办公室,泪如雨下,颤抖地用手机通知姨妈舅舅们去测核酸,因南京防疫要求医院一般不许探望,但对于末期病人还是非常人性化,凭48小时核酸有序探望。" l- e* K% D0 r- p/ s1 V* ?' t
( d& O( A3 w; n5 p, v5 l晚上,老公和孩子从外地赶回来探望,妈妈还能坐着听孩子说过年发生的事情。在他们走后,气喘进展,呼吸越来越困难,入睡困难,和医生沟通后开始推镇静药物。 a* t6 \. {& F1 b1 A5 m/ _
( x- @& o, x5 E4 _# a! u第3天:妈妈气喘越来越重,呼吸声越来越重,只能在床边解决小便问题,每次下床都是一次历劫,回到床上无法呼吸,感觉马上就要憋死,但又在快死的时候换上一口气来。经历了11次化疗的妈妈从来没有哼过一声,但那时她再也支持不住,每次都要求让医生来处理,给她吃药打针缓解痛苦,镇静的剂量也一直在爬坡,呼吸越来越痛苦。 |& A: S- [' h% s9 Q
+ ]* V5 `$ A9 W# D也就在那天,所有亲友拿到核酸报告,20多个人有序进行了探望。在晚上七点后,所有探望结束,妈妈不再坚持自己下床上厕所,因为每一次活动都让呼吸更加困难,同意使用成人尿垫。9 I+ m8 I( c, L/ [. W# J
4 s, H' I0 B7 z" m. v5 Y! F由于镇静剂的量越来越大,妈妈的意识开始模糊,处于半昏睡的状态,但即使在这样的昏睡状态下她也只能坐着,时不时地从昏睡中惊醒,持续地呼吸困难。惊醒后,她用尽全力让我喊医生来处理,我内心充满了绝望,因为我知道这根本无法处理,只能胡乱地找几颗维生素喂给她,抱着她说:“妈妈,你再坚持一下,药效马上就起来了!”那一刻,我真想亲手结果了她,也结果了自己。* R- c+ C. a$ |
) g; v$ z0 u' |2 i4 i% I+ S, l9 U整整四个小时,镇静剂量在增大,惊醒的频率在变快,我反复抱着她安抚却依然无济于事,我要求调整方案。医生说:“我们之前已经做过了沟通,现在你做好准备了吗?方案升级后你妈妈再也醒不过来了,我们需要你的意见!”我点点头,方案升级,妈妈终于昏睡过去,呼吸声音越来越响,呼吸越来越困难,但她已经感觉不到。
: b$ g' Q, ] l( u% k/ { i) a& |4 Q% x; S* Y
第4天:同病房病友搬出,病房里面只剩下妈妈和我,我一边守着她一边做后事的安排,大剂量的镇静让她没有了痛苦,那一刻她平静了,我也平静了。8 W% v$ v+ s- K) ]! \, Q5 z% K
) Q2 C6 {! z/ z
我静静地陪着她,握着她的手,在她耳边和她聊天,一直陪着她走向生命的终点,晚上10:00左右,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!那一刻我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,因为我已经竭尽所能将痛苦减到最轻,这已是最好的安排,过往种种遗憾也因此随风消逝,我与自己和解了!: s6 W! l) ~+ M2 \' g6 ?& w' w
. c$ k% q5 u2 g6 @ l结束与新生 ! s t5 u: D. C6 l% {5 e
我国医疗系统中除ICU之外,普通病房被允许使用镇静剂的科室很少,而安宁病房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。
0 M% T8 v! ?7 M3 x
+ c' O1 d2 s N& D' n* x! p1 a- b妈妈走后我经常会想起最后的这段时光,每次闭上眼睛,妈妈抱着我的那种绝望感还是那么真实,我甚至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镇静剂的帮助,没有选择安宁病房,我们还要经历多久这样的折磨。
3 a* F# b* ~$ @3 ^2 s0 X" v* v% O( G$ {' }+ x
妈妈,痛苦地煎熬,前一秒不能呼吸,后一秒在快要死过去的时候又缓过来,下一秒继续反复……直到生命终结;我,无助地看着,每时每刻像被凌迟一般地被钝刀子割着,一直流血却依然活着……这种生不如死又没有希望的感觉,是世间最残忍的折磨。
3 K# f; e6 r* | E$ v/ ` V; y, j3 f) t- J" p. c
我很庆幸在最后的阶段做出了这样的选择,安宁守护减少的不仅是病人的痛苦,也救赎了家属,让我们从痛苦中尽快走出来,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。- d/ {: K0 @9 W/ C
' J0 [0 o u) G致谢 ; [9 B! l9 q. f5 t! { X, a
谨以此文结束陪伴妈妈抗癌的日子,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,感谢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魏晓为主任、夏海燕医生;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疼痛科(安宁病区)周宁主任、单鹏医生;以及鹰版、刀版、老赵、小山丘、eriC、企鹅、波波、玲玲、守候、剑飞、无影、小心眼……还有众多网友的守望相助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