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患者服务: 与癌共舞小助手
  • 微信号: yagw_help22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开启左侧

淦鑫教授:元宵灯火·团圆之道---MET阳性肺癌的全病程管理丨直播回顾

[复制链接]
5071 0 青菜567 发表于 前天 17:55 | 置顶 | 精华 |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整理者:雨过天晴
审核人:鹰版
新春伊始,万象更新!在辞旧迎新之际,与癌共舞论坛特别推出了“蛇年如意·拓得安康”系列直播活动,从基因检测、治疗进展、全病程管理、不良反应应对以及创新突破和希望等多个维度,深入探讨MET阳性肺癌防治的最新知识和实用技巧,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高质量的生活。

在此篇文章中,小爱整理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淦鑫教授于2025年2月12日在“蛇年如意·拓得安康”系列活动第三场——MET阳性肺癌的全病程管理直播中的精彩内容,从用药监测到方案选择,再到生活重建,帮助患者全方位了解MET基因异常的诊疗要点。


“鑫”语分享
“对于METex14跳突患者而言,ⅠB型MET抑制剂是目前的优选治疗方案。”

“一个患者的CEA持续升高,大概率预示着将要发生复发或转移,此时我个人建议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增加联合治疗手段。”

“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,都要对治疗保持信心,因为现在肺癌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,选择也更多,方案也愈加优化,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和信心非常重要。”


MET异常的药物选择与疗效监测

问:MET基因异常可表现为哪些形式?MET抑制剂如何分类,不同类型之间又有何差异?
答:虽然MET基因异常人群的检出率仅为2%-4%,但由于我国肺癌人群的基数大,此类患者的总体数量并不少。随着MET抑制剂的出现,此类患者的靶向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化疗联合免疫、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等其他治疗手段。
MET基因异常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也分为多种形式,最为常见的是MET突变,其中MET14跳突的发生率最高。还有扩增的形式,即MET扩增,可分为原发性扩增和继发性扩增。其中,继发性扩增更多是由于三代EGFR靶向药耐药后产生,检出率要明显高于MET14跳突。第三种形式为蛋白过表达,相对比较少见。
在药物选择方面,MET抑制剂可分为Ⅰ型、Ⅱ型和Ⅲ型三种。其中,根据G1163位点的结合情况,Ⅰ型又分成ⅠA和ⅠB。ⅠA型的代表药物为克唑替尼,作为一款低选择性的多靶点药物,对于MET14跳突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。而ⅠB型药物是高选择性的MET抑制剂,在临床上也是现阶段MET靶点治疗的主要药物,且已有多款药物获批上市。其中,特泊替尼是全球首个获批的ⅠB型药物。随后,还有卡马替尼、赛沃替尼、伯瑞替尼、谷美替尼等多款药物相继上市。与ⅠA型相比,ⅠB型药物的疗效数据大幅提升,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,整体的客观缓解率都可达60%,PFS更是可达一年以上,最好的OS也可达到20余个月。
Ⅱ型则是多靶点的ATP竞争性抑制剂,代表药物为卡博替尼。Ⅲ型为非ATP竞争性抑制剂,药物还都在临床实验过程中。综上所述,对于MET14跳突患者而言,ⅠB型MET抑制剂是目前的优选治疗方案。

问:METex14跳突患者在等待分子检测结果时,鉴于病情需要,能否先进行化疗?是否会对后续的靶向治疗造成影响?
答:基因检测结果大多需要一至两周才会出结果。在等待期间,对于肿瘤负荷较大的晚期患者,我们也会建议患者先进行化疗+抗血管治疗,因为免疫治疗也同样需要等待基因检测结果,包括PD-L1的表达水平。所以,对于有治疗意愿的病人,可以先期进行系统性的治疗。待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以后,再进行后续治疗安排。如果患者确实存在靶点,例如,存在MET14跳突,就直接使用特泊替尼ⅠB型药物进行治疗。
在早期时候,会有很多病人在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后仍继续采用化疗联合手段,在二线治疗时再使用靶向药物。随着更多的研究数据揭晓,现阶段更推荐患者在一线时直接应用靶向药物,因为一线的研究数据要优于二线治疗。例如,在一线治疗中,靶向药物的客观缓解率可超过60%,以特泊替尼为例,它的PFS可达16个月。而在后线治疗中,虽然数据也还不错,但均略低于一线治疗。所以,对于MET14跳突患者而言,仍是要优先选择靶向治疗,遵循“有靶打靶”的治疗原则。

问:患者如何评估靶向药物疗效?应保持怎样的评估检查频次?
答:肺癌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后,药物疗效多是遵循RECIST标准来进行评估。具体的评估方法包含以下几种:
第一种,利用影像学手段评估患者肿瘤的大小,界定属于疾病稳定(SD)还是疾病进展(PD),或者是完全缓解(CR)还是部分缓解(PR)。
第二种,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、精神状态进行评估。例如,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后,咳嗽、胸痛、咯血等症状是否得到明显改善,食欲是否有明显改善,这些都是评估药物疗效的关键。
第三种,凭借CEA等肿瘤标记物。例如,腺癌病人的CEA普遍较高,在用完药后,CEA是否出现下降,这些指标也是评判药物疗效的方法之一。
一般来讲,初次疗效评估约在患者服药4周左右进行,评估方法则主要基于上述三个方面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实靶向药物见效很快,很多患者在服用一周后即可观察到症状改善,患者也可以居家做好症状观察。

问:如果CEA持续升高,但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改变,患者是否要调整治疗方案?
答:此类病例临床上较为常见,个人认为,虽然影像学检测没有明显变化,但是CEA的持续升高就预示了肿瘤或将出现进展。因为血液检测指标有时可能会早于影像学出现,这种现象可能预示着出现了远处转移。出现CEA持续升高,除了评估肺部影像学,同时还需要评估身体的其他脏器是否出现转移。值得患者警惕的是,很多早期转移不存在明显症状,例如,脑转移、骨转移、淋巴结转移、肝脏转移等,都会在没有症状时就已经发生转移。
综上所述,一个患者的CEA持续升高,大概率预示着将要发生复发或转移。此时我个人建议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增加联合治疗手段。

MET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

问:MET抑制剂的耐药机制的类型分为哪些类?发生耐药后,是否需要再进行活检来明确耐药机制?
答:MET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:
第一种,继发性MET突变(On target),对于这部分耐药人群,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MET抑制剂进行治疗。有研究表明,不同类型的MET抑制剂(如I型MET抑制剂与II型MET抑制剂)在结合位点和耐药机制上有所不同。从一种MET抑制剂换用为另一种可能克服耐药突变。
第二种,获得性旁路激活(Off target),包括了KRAS、EGFR、BRAF等旁路机制,同时还有一部分耐药机制尚不明确,则导致无靶向药可用,多以化疗为基础增加抗血管或免疫的联合治疗。
患者一旦发生疾病进展,出现耐药后,个人建议经济条件尚可的病人仍要进行基因检测,因为不同的耐药机制对于后续的药物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。除了耐药机制外,后续的治疗方案还要基于疾病本身的进展形式。如果为快速进展,则需要及时更换治疗方案。对于局部进展,例如出现脑转移、肾上腺转移、骨转移等,可在原有的MET抑制剂方案之上,增加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。如果是缓慢进展,可维持原治疗方案,同时密切关注疾病发展情况。

问:对于MET扩增患者,是否扩增倍数越大越能在MET抑制剂中获益?如果扩增倍数较低,是否还有必要使用靶向治疗?
答:目前各大权威指南均认为,扩增的倍数越大,MET靶向药物的疗效可能更好,PFS、ORR等方面的总体疗效也会更优。但对于扩增倍数较低的患者,例如3倍、4倍或者5倍以下,尽管处于低水平的表达,但仍然可以去尝试靶向治疗,不能仅因为扩增倍数低就完全放弃靶向药。因为靶向药见效较快,如果有效,仅需一个星期以上就能明显感觉到精神状态、食欲等方面的症状改善。例如,如果患者在靶向治疗一个月内察觉没效,再去选择化疗、抗血管等手段,也不算晚。

常见不良反应及居家管理措施

问:MET抑制剂有哪些常见副作用?患者如何居家缓解副作用带来的困扰?
答:MET抑制剂的最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水肿,特别是多发于上下肢、脚踝部位,胃肠道反应(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)也比较常见,此外,还有皮疹、肝功能受损、白细胞下降等。
针对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水肿问题,首先要考虑是否为药物原因引起,要评估是否存在其他诱因。例如,低蛋白引起的水肿、血栓引起的上下肢不对称水肿等。所以,尤其是高龄患者,当出现不对称水肿时,首先要排除是否存在血栓原因。
在应对方法方面,如果水肿比较严重,可适当应用利尿剂,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电解质紊乱,在卧床休息时也可以将患肢尽量抬高。如果是低蛋白引起的水肿,可通过补充蛋白来缓解。至于其他的胃肠道反应,则要视情况而定,如果较为严重,可应用各种止吐类药物,一般都可以改善不良反应症状,如果恶心呕吐较为严重,就需要降低靶向药物剂量或暂时停药。

问:低蛋白血症能否通过饮食来进行调节?
答:很多肿瘤病人经常会看到某些科普“这个不能吃,那个不能吃……”,其实对于单纯的肺癌病人而言,不存在太多忌口,几乎没有什么不能吃的食材。除非合并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,则需要注意对应的饮食禁忌。单纯从肿瘤角度而言,个人认为只要有食欲,各种营养均衡、荤素搭配的食材都可以食用,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反而更怕“食欲差”和“不想吃”。
对于蛋白较低的患者,应保证每天的蛋白摄入量。一般来讲,每公斤体重一天大概需要摄入1.5克至2.0克去补充,包括碳水化合物也要补充,保证身体每天所需的热量。

问:患者与家属在居家过程中,如何更好的配合主管医生进行全病程管理?
答:肺癌已经日趋慢病化管理,因为它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。所以,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,还是患者家属,从病情监测到定期治疗,再到定期随访,在全程管理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,有问题应和主管医生保持沟通。对于患者家属而言,病人可能在生病以后,更需要关心,更需要照顾,包括饮食起居等很多生活琐事,在心理层面的抚慰也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最重要的一点是,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,都要对治疗保持信心,因为现在肺癌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,选择也更多,方案也愈加优化,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和信心非常重要。

结束语
最后,在直播结束之际,淦鑫教授总结道,无论是客观缓解率还是PFS、OS等数据,ⅠB型MET抑制剂都要优于其他治疗方案。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显示,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,特泊替尼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其他ⅠB型药物也同样有很多的数据支撑,具体如何选择,还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因素及药物可及性等方面综合判断。总体而言,MET抑制剂的问世,让MET基因异常患者获得了比以往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时间。

观看直播回放,请点击文章最下方【阅读原文】观看。

主讲嘉宾介绍
640.jpg

淦鑫 教授
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
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
ICU主任
科副主任

  • 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生导师
  • 江西省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
  •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
  •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
  •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
  • 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江西分会会长
  • 中华医学会公卫分会青年委员
  • 中国慢阻肺联盟委员
  • 中国戒烟联盟理事
  • 江西省整合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
  • 江西省呼吸危重症联盟主任委员
  • 江西省咳嗽联盟主任委员
  • 江西省慢性气道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
  • 江西省整合学会肿瘤免疫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
  • 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》编委,THORAX中文版编委

免费咨询
微信添加小助理,您可以获得:①免费咨询肿瘤相关问题②有奖征稿③临床试验④下载APP加入病友群。
29.png
文章声明: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,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,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。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  • 回复
  • 转播
  • 评分
  • 分享
帮助中心
网友中心
购买须知
支付方式
服务支持
资源下载
售后服务
定制流程
关于我们
关于我们
友情链接
联系我们
关注我们
官方微博
官方空间
微信公号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