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患者服务: 与癌共舞小助手
  • 微信号: yagw_help22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开启左侧

李晓燕教授:破冰耐药·未来之望---MET治疗的挑战与曙光丨直播回顾

[复制链接]
3540 0 青菜567 发表于 昨天 17:40 |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整理者:Tony
审核人:鹰版
新春伊始,万象更新!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,与癌共舞论坛特别推出了“蛇年如意·拓得安康”系列直播活动,从基因检测、治疗进展、全病程管理、不良反应应对以及创新突破和希望等不同角度,深入探讨MET阳性肺癌防治的最新知识和实用技巧,帮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守护健康,助力团圆!

MET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的重要驱动基因之一,其异常形式多样,包括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(METex14跳突)、MET基因扩增、MET融合、MET蛋白过表达以及MET活化突变等。随着对MET异常机制的深入理解,针对这些异常的治疗策略日益受到重视,且多项研究已证实携带MET异常的NSCLC患者能从这些治疗中显著获益。

为了给患者带来更便利的治疗应用指导,我们整理了北京天坛医院李晓燕教授于2025年2月14日在“蛇年如意·拓得安康”系列活动中,关于“MET治疗的挑战与曙光”的直播内容,希望帮助广大患者朋友们重燃新希望,开年得安康。

晓声燕语:

“MET基因异常是肺癌治疗的新挑战,但随着MET抑制剂的获批,患者的长生存希望正在变为现实。”

“耐药并不可怕,关键在于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耐药机制,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。”

“未来,ADC药物和新型靶向治疗将为MET阳性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。”

一、MET基因异常:肺癌治疗的新挑战

1. MET基因异常的表现形式
MET基因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:
  • METex14跳突:有专家称之为MET基因13号和15号外显子的融合,导致MET基因持续激活,是肺癌中较为常见的MET突变形式。
  • MET基因扩增:基因拷贝数增加,常见于EGFR-TKI耐药患者。
  • MET蛋白过表达:较为少见,但无论患者是否发生METex14跳突或MET基因扩增,MET蛋白过表达这种异常都有可能发生,所以MET蛋白过表达对预后及治疗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

2. MET基因异常的治疗现状
过去,MET异常患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,疗效有限。随着MET抑制剂的获批,MET靶向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目前,国内已有特泊替尼等多款MET抑制剂获批,适用于METex14跳突患者。针对MET扩增的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之中,其中特泊替尼+奥希替尼在一线接受奥希替尼治疗耐药后合并MET扩增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展现出不错的疗效,安全性可控,且亚洲患者获益更明显。针对MET蛋白过表达,多项研究提示了双靶联合方案的治疗前景,新型ADC药物也在继发MET蛋白过表达患者中初步显示出良好疗效,期待未来取得更大的突破。

二、MET靶向治疗:药物选择与疗效

1. MET抑制剂的分类
根据药物的结合位点,MET抑制剂可分为I型、Ⅱ型、Ⅲ型。I型里又分为IA 和IB,IB型药物对MET的选择性高,脱靶效应较少,在很多MET治疗的共识里,IB型药物比IA型药物的推荐级别更高。例如,特泊替尼是目前首个获得完全批准用于全线治疗局晚期或转移性METex14跳突NSCLC患者的IB型口服MET抑制剂。

2. 药物选择的考量因素
  • 药物结构:不同药物的结构差异可能影响其疗效和副作用。
  • 不良反应: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水肿、恶心、肝功能异常等,不同药物的副作用谱有所不同。
  • 疗效数据:不同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数据存在差异,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。

VISION研究表明,特泊替尼一线治疗组织检测METex14跳突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15.9个月,中位总生存期(OS)为29.7个月,客观缓解率(ORR)为 58.6%。而在亚洲人群中,特泊替尼的疗效更佳,中位PFS为16.5个月,中位OS为32.7 个月,ORR为64%。

三、MET抑制剂的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

1. 耐药机制
MET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分为两大类:
  • 在靶耐药:MET基因发生新的位点突变,导致药物失效。
  • 非靶耐药:出现其他驱动基因突变(如TP53、RB1等),导致MET抑制剂失效。


2. 耐药后的治疗选择
  • 在靶耐药:可考虑更换不同类型的MET抑制剂(如从1B型更换为2型抑制剂)。
  • 非靶耐药:通常考虑回归传统化疗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。


3. 耐药后的基因检测
耐药后建议进行基因检测,明确耐药机制。小 Panel 对于大多数情况下去选择下一步治疗的药物是够用的,患者也可以在经济上有一定缓解。但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大Panel,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基因突变信息,以及判断免疫治疗的疗效甚至是超进展的风险,更有助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。但对于患者来说,选择大Panel还是小 Panel需要量力而行。

四、MET基因扩增患者的治疗

1. 高扩增患者的治疗
MET扩增倍数较高的患者使用MET抑制剂的疗效较好,临床数据显示,扩增倍数越高,药物疗效越显著。

2. 低扩增患者的治疗
对于扩增倍数较低的患者,治疗方案需谨慎选择。部分患者可能从MET抑制剂中获益,但疗效不如高扩增患者显著。不过对于高龄或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,MET抑制剂仍是一个可选方案。

五、脑转移与脑膜转移的治疗

1. 脑转移患者的治疗
李晓燕教授表示,特泊替尼在脑转移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,其在脑肿瘤中浓度高于正常脑组织,但在较高剂量下吸收有限,并且不会在正常脑组织中富集或损害血脑屏障。特泊替尼治疗还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免疫球蛋白G(IgG)的外渗,能够穿透并修复血脑屏障。VISION研究显示,特泊替尼颅内疾病控制率(DCR)达到88.4%,颅内中位PFS为20.9个月,颅内ORR为67%。这些特点使得特泊替尼在NSCLC脑转移患者中表现出独特的效果,同时也为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。

2. 脑膜转移的治疗
脑膜转移的治疗较为复杂,全脑放疗和鞘内注射化疗(ITC)是常用的治疗手段。鞘内注射化疗能够直接作用于脑膜病变,延长患者生存期,但疗效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。

六、MET抑制剂耐药后的再挑战

1. 再挑战的可行性
MET抑制剂耐药后,部分患者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MET抑制剂仍能获益,此外,也有研究显示,患者在应用特泊替尼治疗后,使用化疗或化疗+免疫治疗后再次疾病进展后,再用回特泊替尼仍能获益。不过,再挑战的疗效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,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。

2. 化疗与靶向治疗的穿插使用
李晓燕教授认为,靶向治疗与化疗交替使用可能加速肿瘤细胞的耐药,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。对于部分患者,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疗效,但需谨慎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病情进展。在临床上还是会遵循让一个药物效能发挥到最大的观点,只要患者对副作用能够耐受就建议应用到疾病出现进展,目的是让药物的效能发挥到最大。

七、未来展望:新型治疗药物的探索

1. ADC药物的应用
目前,靶向MET的ADC药物为MET抑制剂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ADC药物通过靶向MET蛋白并精准的释放毒素,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,未来有望成为MET阳性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。

2. 靶向TROP2 的ADC药物
靶向TROP2的 ADC药物在EGFR突变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,对于MET突变患者,TROP2 ADC药物也可能成为后线治疗的可选方案。未来,随着更多新药的上市和临床研究的推进,MET阳性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将更加丰富,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!

观看直播回放,请点击文章最下方【阅读原文】观看。

主讲嘉宾介绍

640.jpg

李晓燕 教授
北京天坛医院
肿瘤中心副主任
博士研究生导师
  • 肿瘤学博士、主任医师、教授
  • 北京天坛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,支部书记;肿瘤内科负责人
  •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
  • 中国脑转移瘤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副组长
  • 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  • 北京肿瘤防治协会肿瘤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  •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内科学组组长
  •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
  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
  •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、市教委-市自然联合重点项目、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课题


免费咨询
微信添加小助理,您可以获得:①免费咨询肿瘤相关问题②有奖征稿③临床试验④下载APP加入病友群。
29.png
文章声明: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,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,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。
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  • 回复
  • 转播
  • 评分
  • 分享
帮助中心
网友中心
购买须知
支付方式
服务支持
资源下载
售后服务
定制流程
关于我们
关于我们
友情链接
联系我们
关注我们
官方微博
官方空间
微信公号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